中新社上海7月14日電 題:裘援平上海調研:讓海歸回國創業既成“實業家”又當“科學家”
 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許婧
  上海閘北區的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內,從美歸國創業的曾犁正憧憬著公司啟動IPO後的美好藍圖,從最初的註冊資本25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到如今公司凈資產2.5億元,曾犁僅用了5年。
  “這是典型的海歸創業的成功案例,”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14日到曾犁公司調研時給出了這樣的結語,“我們要讓海歸回國創業,不僅能做‘實業家’,還能做個‘科學家’。”
  曾犁公司所從事的行當與當今最時髦的“雲計算”密不可分。他創建的上海數據港投資有限公司管理著超過10萬台服務器,為像騰訊、百度、阿裡巴巴這樣的公司服務,號稱“互聯網戰爭中的‘軍火商’”。
  2009年11月,曾犁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國外優厚待遇,踏上回國創業之路,他慧眼識珠地瞅準了當時正在轉型的上海市北工業園區,通過挖掘價值窪地,利用園區閑置資源,創建了國資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數據港,更創新地引入國資監管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統一的管理理念,這在當時可謂大膽嘗試。
  曾犁的“創舉”是與當下中國經濟的改革思路不謀而合的。當天,前來調研的裘援平聽罷介紹,對其眼光深表欽佩,“隨著國家對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視,今後會更加依賴這類企業,你們的前景相信會很好”。
  裘援平坦言,像曾犁這樣能夠成功創業的海歸如今仍是少數,“海外學子想回來做事的很多,真正回來創業成功的比例卻不高,創業是比較困難的”。
  究竟難在哪兒?水土不服恐怕是最大的主因,而這常常造成理想豐滿、現實骨感的尷尬。
  當下,海外的華人華僑已達6000多萬之眾,華商在海外也擁有近2萬億的資產,他們擁有著豐厚的資源。統計顯示,目前中國僑資企業的數量占中國引進外資企業數量的七成以上,僑資總額占到引進外資總額的60%。
  “我們高度重視海外的華人華僑專業人士,不僅要幫助他們疏通渠道,提供機會,對已經引進來的專業人士,還要持續提供支持和扶持。”裘援平說,很多華人華僑專業人士通過創業,經過產業化道路變成了“實業家”,希望他們還能成為“科學家”,不僅要創業,更要創新、創優,追趕世界前列水平。
  正如裘援平所希望的,另一個海歸成功創業的公司上海微創醫療器械(集團)有限公司,如今就行進在“既為科學家又是企業家”的道路上,由其研發的178個上市產品,業務覆蓋心血管介入產品、骨科醫療器械等十大領域,平均每20秒左右就有一個產品用於救治患者生命、改善其生活品質或用於幫助其催生新生命。
  當天,為上海微創醫療拍手叫好的裘援平表示,現在華人華僑回國創業正在形成趨勢,並仍在快速發展中,僑務資源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,僑務工作要以團結凝聚僑心僑力、同圓共享中國夢為使命,以全球視野、世界眼光、整體佈局、統籌協調、科學管理、規範化建設,努力實現僑務工作科學發展上臺階。(完)  (原標題:裘援平:讓海歸回國創業既成"實業家"又當"科學家"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57puqw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